苏长公小品

苏长公小品

苏长公小品

小品原指佛经之节本,借为文体名,则指深入浅出、夹叙夹议之短篇杂著,于明末盛行一时。“小品”兴起于明代,与此《苏长公小品》大有关系。

据考证¹,《苏长公小品》有三个版本,最早的刻本为明万历三十九年(1611)由辑评者王纳谏,友人章万椿(字古生)作序付梓,凡二卷,是为心远轩刻本。第二个刻本为吴兴凌启康刻印。凌启康,字安国、天放,号旦庵主人,浙江吴兴人,明代“凌刻本”代表人物之一。卷前《刻苏长公小品序》云:“是乃圣俞之所以评,而古生章氏镌之。予读而好,好而再镌,镌而裒所评而加之丹铅也。”凌启康重编此书为四册,以朱墨二色套印。第三个版本是民国三年(1914)北京正蒙书局铅印本一册,是据凌刻本排印。

有学者认为,是王纳谏编选的《苏长公小品》催动了小品的勃兴,他最早将“小品”视作文学概念,评选苏东坡之散文小品。而苏东坡的这些文字正好契合了明人对“小品”的瞩望。¹

王纳谏,字圣俞,号观涛,江都人(今江苏扬州江都区),晚明学者。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)进士,授行人司行人,官至吏部稽勋司员外郎。

在本书序言中,王纳谏认为:“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,只是隨事记录便是文。”此书自序提及编选缘起:“余读古文辞,诸舂容大篇者,辄览弗竟,去之。噫嘻!此小品之所以辑也。始余欲遍阅子史而掇其小言,而力未之逮也。以长公多韵且善噱,时复参微言,故辑先成。”

此本《苏长公小品》为明天启年间吴兴凌启康刊朱墨套印本,金镶玉装,八行十九字,四周单边,白口,无鱼尾,书眉上刻评,框高 21.3 x 13.8公分,标题页后书:宣统元年孟春冶山竹居张弢楼氏藏 。卷端署“古扬王圣俞评选” 前有施扆宾序,凌启康序。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。

 

此书共四卷,评选苏东坡之散文小品(题跋居多,次则尺牍、杂记等)约一百六十一篇。卷一收赋二首、序二首、记七首、传一首、启二首、策问五首;卷二收尺牍三十首、颂三首、偈五首、赞七首;卷三收铭十一首、评史九首、杂著八首、题跋七首;卷四收题跋四十七首、词一首、杂记三十首。以上诸体尤以题跋、杂记、尺牍居多。

明朝文学家、书画家,《小窗幽记》作者陈继儒在《苏黄题跋小序》有言:“苏、黄之妙,最妙于题跋,其次尺牍,其次词。”这个选集的趣味大致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文学观。

下载

文件名:苏长公小品.4卷.苏轼撰.王纳谏评选.明天启年间吴兴凌启康刊朱墨套印本
文件格式:pdf,文件大小:137MB

直接下载


注释:

  1. 《苏长公小品》版本补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