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书杜甫桤木诗卷

苏轼行书杜甫桤木诗卷

苏轼行书杜甫桤木诗卷

苏轼行书杜甫桤木诗卷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,杜甫堂成诗卷,桤木卷帖。澄心堂纸本,27.9 x 85cm,十九行,一百五十九字。原台北兰千山馆藏,现寄藏台北故宮博物院。

据《徽州府志》记载:黟歙间多良纸,有凝霜,澄心之号,后者长达50尺为幅,自首至尾匀薄如一。早在南唐李后主就极力推崇这种纸,并建堂藏之,因原产地为歙县的母亲山·羽山既覆船山(主峰搁船尖)有一道天然奇观“石门九不锁”,有一天下第一心,云溪穿心而过,故名澄心,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天然道场。有诗云:“山里人家底事忙,纷纷运石迭新墙,沿溪纸碓无停息,一片舂声撼夕阳。”勾画出一幅勤劳的徽州山区人民从事造纸业的美丽图景,后唐李煜并建堂藏之,取名曰:澄心堂纸,以记之。

苏东坡与歙县的制墨、砚和澄心堂纸的潘谷结下了“翰墨因缘。”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,诗曰:“澄心纸出新安郡,触月敲冰滑有余;潘候不独能致纸,罗纹细砚镌龙尾。”澄心堂纸得到宫廷和名家的喜爱,每逢岁贡,歙地的文房四宝便是岁贡中不可少的艺术珍品。

此帖多用正锋,精神凝聚,结构圆熟,字形匀称,其墨法最有特点。安岐评论说:“此卷字画沉着,用墨浓淡适中,较丰墨者别有生动之趣。”明代金冕跋云:“昔先生尝赞美杜子美诗、颜鲁公书皆求之于声律点画之外,今观先生书杜诗,后千百年,宛然若昨日挥洒者,盖寓精神于翰墨而才品所自到尔。倘拘以宇宙之得而论之,是未可同赏妙也。”在这短幅中,苏轼以其笔墨骨肉赋其形,以其才学品性灌注其神情生气;吟物有所寓,咏诗有所悟,读杜有所思,挥毫有神助,使后人“爱玩不忍舍”。

苏轼行书杜甫桤木诗卷(局部)

苏轼行书杜甫桤木诗卷(局部)

释文

背郭堂成荫白茆,缘江路熟俯青郊。桤林碍日吟风叶,笼竹和烟滴露梢。暂下飞鸟将数子,频来语燕定新巢。旁人错比扬雄宅,懒墯无心作解嘲。

蜀中多桤木,读如欹仄之欹,散材也,独中薪耳,然易长,三年乃拱。故子美诗云:饱闻桤木三年大,为致溪边十亩阴。凡木所芘,其地则瘠。惟桤不然。叶落泥水中,輒腐,能肥田,甚于粪壤,故田家喜种之。得风,叶声发发如白杨也。吟风之句,尤为纪实云。笼竹,亦蜀中竹名也。


杜甫此诗藉描写草堂景物,抒发历经兵燹之祸,流寓成都定居草堂之心境。苏轼藉杜诗,抒发流寓黄州的心情。跋文以杜诗,说明榿木易长因而农家多栽植。

下载

苏轼.行书《杜甫桤木诗卷》

文件格式:jpg,文件大小:5.71MB

直接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