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竹相关的苏轼画作

苏轼喜欢竹子,曾写诗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”,也许是受表兄文同影响,也喜欢画竹。苏轼画过很多墨竹图,因为缺少可以参照比对的作品,流传下来的均难辨真伪。

文同(1018~1079年),字与可,号笑笑居士、笑笑先生,人称石室先生。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(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)人。著名画家、诗人。
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进士,迁太常博士、集贤校理,历官邛州、大邑、陵州、洋州(今陕西洋县)等知州或知县。元丰初年,文同赴湖州(今浙江吴兴)就任,世人称文湖州。元丰二年(1079)正月二十日,文同在陈州(今河南省淮阳县)病逝,未到任而卒,享年61岁。他与苏轼是从表兄,以学名世,擅诗文书画,深为文彦博、司马光等人赞许,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。

 

苏轼.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

竹之始生,一寸之萌耳,而节叶具焉。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,生而有之也。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,叶叶而累之,岂复有竹乎?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与可之教予如此。予不能然也,而心识其所以然。夫既心识其所以然,而不能然者,内外不一,心手不相应,不学之过也。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,平居自视了然,而临事忽焉丧之,岂独竹乎?
子由为《墨竹赋》以遗与可曰:“庖丁,解牛者也,而养生者取之;轮扁,斫轮者也,而读书者与之。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,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?“子由未尝画也,故得其意而已。若予者,岂独得其意,并得其法。
与可画竹,初不自贵重,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,足相蹑于其门。与可厌之,投诸地而骂曰:“吾将以为袜材。“士大夫传之,以为口实。及与可自洋州还,而余为徐州。与可以书遗余曰:“近语士大夫,吾墨竹一派,近在彭城,可往求之。袜材当萃于子矣。“书尾复写一诗,其略云:“拟将一段鹅溪绢,扫取寒梢万尺长。“予谓与可:“竹长万尺,当用绢二百五十匹,知公倦于笔砚,愿得此绢而已。“与可无以答,则曰:“吾言妄矣。世岂有万尺竹哉?“余因而实之,答其诗曰:“世间亦有千寻竹,月落庭空影许长。“与可笑曰:“苏子辩则辩矣,然二百五十匹绢,吾将买田而归老焉。“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:“此竹数尺耳,而有万尺之势。“筼筜谷在洋州,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,《筼筜谷》其一也。予诗云:“汉川修竹贱如蓬,斤斧何曾赦箨龙。料得清贫馋太守,渭滨千亩在胸中。“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,烧笋晚食,发函得诗,失笑喷饭满案。
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,与可没于陈州。是岁七月七日,予在湖州曝书画,见此竹,废卷而哭失声。昔曹孟德祭桥公文,有“车过“、“腹痛“之语。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,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。

成语胸有成竹令人喷饭均来自上面篇散文。

台北故宫藏苏轼竹

苏轼.竹.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苏轼.竹.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苏轼竹图,与五代时期四川籍宫廷画家黄筌¹的石榴合装成轴,31.5x27cm尺寸。画作上有行书题跋“轼”字,与现存的苏轼书法作品的笔迹完全不一样。画作上还有“赵郡苏氏”的印章,此枚印章虽见记载,但未在尚存的苏轼作品上见过。

作品上还留下“缶歌馆”,“齐周氏”,“两京载笔”,“静心堂书画印”等四枚收传印记。

大都会博物馆藏墨竹图

墨竹图卷.传.苏轼绘.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

墨竹图卷.传.苏轼绘.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

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苏轼墨竹图卷,画长:54.3 x33cm。嘉庆元年重装题签,有苏轼绍圣元年题记,项元汴藏印,岳雪楼孔广陶藏印,番禺周浚霖、沈史云跋,顾洛阜藏印。早为项元汴藏品,后归岳雪楼藏,再后为顾洛阜(John M. Crawford, Jr)购去,1988年捐赠给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。

雨竹图

苏轼.雨竹图.局部

苏轼.雨竹图.局部

《雨竹图》,纵28.8cm,横42.8cm,画上有苏轼自题跋:“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六月轼为子明秘校。”

画作上另外有15个历史名家的题跋。此画只能查询到一张模糊的图片,据说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,但在其官网上查询不到。

题跋一:“叶密雨偏重。枝垂雾不消。会看晴日后。依旧拂云霄。秦观。”

题跋二:“晴梢初放叶可数。新粉才消露未干。太似美人无俗韵。清风徐洒碧琅玕。仲圭。”

题跋三:“一片湘云湿未干。春风吹下玉琅玕。强扶残醉挥吟笔。帘影萧萧翠羽寒。公望。”

题跋四:“崇轩太字尝于泰山之麓得苏长公墨竹。盖真迹也。拟题一诗以志景仰。穷日力思之不得一字。爰录元人所题东坡画竹诗二首归之。同治辛未重阳后一日华亭胡公寿。”

题跋五:“宿雨初收晓翠寒。晴梢犹锁碧云端。春风绝胜潇湘曲。还带啼痕湿未干。至正二年春三月会稽钱彦春。”

题跋六:“数竿修竹淡无纹。春雨淋漓万叶分。云暗九疑山下路。玉人何处泣湘君。勾章周琬。”

题跋七:“往在金阊见湘洲顾氏所藏坡公墨竹晴雨二幅。各具化机。第绢素已残。款识亦多漫漶。殆藏弆家不经意之过。此幅绢质完好。墨采鲜翠如滴。知在紫缥牙轴中供养久矣。辛未孟夏下澣。崇轩三兄司马属观因识。简侯杨能格。”

题跋八:“尝闻苏文忠公画竹多摹神于月影之中。故落笔纵横疏密自如。神妙之处尽在画外。绝不落画家科臼。此帧虽高不盈尺。萧疏数笔。墨气淋漓。正所谓天趣横生。莫名其妙。询是真迹无疑也。宜宝之。辛未秋七月。崇轩先生大人自京都来。出以示余。爰书数语以志眼福。时同客黄歇浦上鸳湖。六十九叟子祥张熊。”

题跋九:“崇轩仁弟博古精鉴。收藏宏富。此幅以苏长公墨妙。媵以元人法书装潢成帧。尤精美不可言喩。玉局画竹师与可。而掣笔如作书。观此寥寥数笔。神韵与橘赋表忠观碑诸帖相似。真迹无疑矣。披览数过。不能释手。书此以志眼福。同治辛未春莫武林王坤小铁甫谨题。”

题跋十:“东坡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。米襄阳问何不逐节分。曰。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耶。予见江右曾宾谷前辈家所藏一幅如是。外此不复见矣。此卷作折枝。大不盈尺。而全枝神理俱足。邓公寿所谓非与可所能拘制也。想见髯翁枯肠得酒肺肝槎牙时矣。同治辛未四月为崇轩仁兄书此。臣恭寿谨识。”

题跋十一:“文湖州画竹。体原篆隶。长公画则出以行草。花光乃兼而有之。余所见长公画多纵逸。无遒古如此者。秦淡如观察藏一帧。与此相类。盖极用意之作。不得以枯肠得酒拟之。所谓能者无不能也。崇轩太守精鉴别。获此见示。竟日静对。如入潇湘。亦前贤所称。数尺而有万丈之势。旣诩眼福。且志钦佩。会稽赵之谦记。”

题跋十二:“画竹以文与可为专门名家。而坡公偶一游戏便与之埓。楼攻愧云。东坡天姿超迈。故所作辄与人殊。然亦未当少离绳墨。狂纵自喜也。余藏公石一卷乃为孙萃老作者。尤得淡远之致。此作较遒劲。二画似乎不同。而同为真迹无疑。按款元丰三年。公年四十五。方自京师而至黄州。特不知子明秘校为何人耳。上有先龙图公题句。尤不易觏。余家旧有公尺牍一通。失之久矣。读此能无怃然。同治辛未腊八日。梁溪秦缃业为崇轩太守题。太守精鉴别富收藏每得尽出而观之。”

题跋十三:“昔人论书谓须人品高。胸中有道义之气。书乃可贵。余谓画亦宜然。东坡先生直声亮节。照耀今古。此画从落墨后即遭文字之厄。不知历几千万劫。而乃缣素完好。墨色如新。人间至宝殆有神物呵护耶。崇轩观察博雅好古。富于收藏。吾知是幅也气压邺侯三万签矣。光绪丁丑腊月朔平湖刘其清敬观并识。”

题跋十四:“苏文忠行楷墨迹曾见勒少仲观察及汪棣笙明府有藏本。竹石则未尝一见。目窘可知。今日崇轩太守见示折枝尺幅。从七百余年后远睹神物。殆非偶然。而文忠公以草法作画。亦可于兹领略矣。同治壬申中秋后一日唐曾颐谨识。”

题跋十五:“苏长公英辞妙墨独冠古今。以余技作墨竹。亦非文湖洲所能拘制。贤者固不可测也。是幅去今七百年而远。竟为崇轩鉴赏家所得。物聚于所好。洵不诬矣。而余亦得于秋雨打窗时。挹其风梢露叶之趣。其眼福固何如耶。爰用帧中钱会稽原韵系以一诗。云梢萧萧吐新寒。胸次槎丫写笔端。想见玉堂挥翰日。墨痕潇洒未曾干。辛未八月鞠潭第吴淦。”

墨竹图轴

苏轼.墨竹图卷

苏轼.墨竹图卷

苏轼,墨竹图轴,纸本墨笔 ,98cm×42.5cm。

款识:“元佑三年五月八日,武昌朱君善招饮于云麓寺,宿无尘阁中作此。东坡居士。”

题跋:乾隆题于画幅:“绝壑离披数叶筠,髯翁作此宿无尘。莫嫌石瘦根何托,大似稜稜强项人。庚午中秋御题。”钤印:乾、隆。

乾隆又题内签:“苏轼墨竹。逸品上上。天府秘玩。”钤印:天府珍藏、乾隆宸翰。

外签:潘伯鹰(1904—1966)题:“东坡居士墨竹立轴。揽秀楼珍秘,伯鹰检。”钤两印。

收藏印:朱长文(1039—1098)钤:朱乐圃氏。张嗣成(?—1344)钤:太玄子。徐达(1332—1385)钤:中山王鉴赏之章。林俊(1452—1527)钤:抒忠、见素。何良俊(1506—1573)钤:清森阁书画记。姚宏谟(1531—1589)钤:俊李姚氏继文珍藏。沈鸿祚(17世纪)钤:沈鸿祚图书记。乾隆钤八藏玺:乾隆御览之宝、养心殿鉴藏宝、石渠宝笈、石渠定鉴、宝笈重编、乾隆鉴赏、三希堂精鉴玺、宜子孙。嘉庆钤一玺:嘉庆御览之宝。封浚钤:位斋。其他藏印:归来印、审定真迹、显孺、希之、五峯、天章、波罗蜜?。又半印不可辨。

此画据传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但其官网上同样查询不到。

下载

苏轼竹相关下载

墨竹图卷.传.苏轼绘.绍圣元年.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。

直接下载


注释:

  1. 黄筌